本文转载自广东药物临床研究实验-南粤研讨
涉人医学研究大致可分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前者是利用人体标本(组织、细胞等)开展实验研究,以微观研究为主;后者针对病人(有时也包括健康人)开展病因、预防、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研究,以宏观研究为主,也可结合一些实验技术。
1)高水平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是临床决策的最好证据来源!2)临床诊治指南/规范/路径等的制定,需要临床研究的证据!3)实验研究的成果能否向临床转化?先进技术、AI等能否解决临床问题,让病人获益?需要通过临床研究来回答!4)没有规范、严格的临床研究评价,各种“神药”“神器”“神技”还会大行其道,忽悠甚至坑害百姓;5)临床医生可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开展临床研究,不需要脱离病人,不需要依赖昂贵的实验设备。
1)基础研究也很重要,但基础研究贵在创新、功在转化、利在病人;2)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治病救人、保障健康!3)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一些临床问题需要通过基础研究来解决,基础研究的结果能否向临床转化,也需要临床研究的证据;4)鼓励临床与基础合作,共同推动医学进步。
实践经验对于临床医生非常重要,不论多少“十年寒窗”,不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若干年,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医生的,然而,仅凭个人经验也是不够的,这是因为:1)个人诊治例数有限,如再分层或分组,例数更少,可靠性较低;2)个人接触的病例来源窄,其经验的外推性受影响;3)如果未长期、全面主动随访病人,其预后,尤其是预后差的病人情况不清楚,往往高估治疗效果!4)未与其它治疗措施进行系统的比较,优劣难鉴;5)临床情况复杂,个体差异大,加之各种偏倚和混杂,不进行规范的临床研究和统计分析,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6)老医生还面临各种新问题、新技术、新方法等。
经验不可无,经验主义不可有!
一个医生不可能对所有临床问题,都开展临床研究,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研究结果非常重要,但不能任性照搬;引用前,应做必要的分析和鉴别:1)研究的设计、样本量、实施、统计分析、结论等,是否存在不足或问题?2)研究中的病例与自己的患者类似?3)研究中的结论,是否能用于某些类型/亚组的患者?4)是否存在人种、地域、等方面的差异?5)综合病人的病情、经济条件等,是否是最合适的临床决策?
还有一个问题必须正视,就是不少论文存在设计不良、数据虚假、结论夸大等问题,如果照搬或误用,不但不能救治病人,还可能贻害病人!借鉴、引用者应慎之又慎!
1)根据自己面临的临床问题进行设计,有更好的针对性;2)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可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3)纳入的是本区域病例,证据有更好的适用性;4)开展或参与新技术、新方法、新药等的临床研究,更早获得应用体会和经验;5)对某一问题的专注、研究、分析,可成为该领域的专家;6)报告自己的研究结果,有更大的底气和话语权。
有研究结果就有话语权!证据就是力量!
临床研究与临床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1)临床研究不用脱离临床工作、不需脱离病人;2)研究思路来源于临床工作的积累和临床问题,有利于临床问题的解决;3)研究结果用于指导临床工作,有利于提高临床医生的临床决策水平;4)研究结果用于完善诊治指南/规范/路径,推动临床规范化进程,最终造福更多的病人;5)临床资料得到充分利用;6)好的临床研究,不但能帮到病人,也能推动医学的进步;7)临床工作规范,记录真实、完整,又非常有益于临床研究。
有人说,“临床研究是永恒的主题!”也有人说,“临床研究是医生的天职天命!”更贴切的说法应该是:临床医生做临床研究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1)临床研究的实施,提高或改善医务人员的科学素养、伦理意识和决策水平;2)多中心临床研究,推动院际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提高学科和医院的知名度;3)好的临床研究的结果,除了帮助临床决策外,可发表有影响的论文,甚至改写诊治指南,从而提高学科乃至医院的影响力。
1)有充分的基础研究/临床前研究的依据,或前期临床研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的支持;2)符合中国的相关法规;3)部分项目还需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如新药及部分三类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应获得药监部门的批准或许可;4)在医疗机构获批立项并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如果临床研究存在数据不实、结果有假,直接误导临床决策、威胁医疗安全;2)不良研究结果进入了诊治指南,造成的不良后果更加广泛、严重;3)虚假研究也必将损害研究者及其单位的声誉;4)临床研究影响因素多、数据量大,分析难度大,研究者应规范实施、认真总结、慎下结论;研究单位应做好质量管理;管理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
推动临床研究,规范和质量是最重要的!好的临床研究可以帮到很多病人,不好的临床研究可能贻害无数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