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37岁程序员确诊青光眼
李先生,今年37岁,从事IT行业,本身双眼高度近视(右眼800度,左眼950度),近半年他感觉双眼视力下降,但因为日常工作繁忙,一直未予重视,以为只是用眼过度或眼镜度数加深,注意休息后仍未缓解。近日单位常规体检,但视力检查发现双眼度数实际上并没有加深。他不敢怠慢,马上前往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其右眼视野已经达到中期缺损,左眼视野为早期缺损;被诊断为青光眼。经过系统的降眼压治疗后,目前他的青光眼病情稳定。
“我这么年轻怎么就有青光眼呢?”对于不少因耽搁就诊被确诊为青光眼晚期的患者,李先生还算幸运,但是他仍然疑惑,双眼除了视力轻微下降外,并没有眼部胀痛或头痛等症状,也没有青光眼的家族史,为何青光眼会“上门”?
高度近视的发病率快速增长,与高度近视伴发的眼病也越来越多,青光眼则属重中之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度近视患者中,青光眼发病率为7.1%,而没有近视人群青光眼发病率只占0.8%,也就是说高度近视患者青光眼的几率是正常人的10倍!
单纯高度近视可以通过验光配镜来提高视力,但是合并青光眼后就会造成不可逆的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是很难对付的疾病。这是因为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不易发现。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眼压往往在正常范围内,所以一般不会眼部胀痛、头痛,大部分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小部分人只有轻微视力变化,经常被误认为是近视度数加深,但实际上早就发生了青光眼。其次,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早期诊断困难。目前青光眼的诊断依赖于眼底和视野的检查,但是高度近视本身存在的眼轴变长、视网膜脉络膜萎缩,不仅会改变眼底的形态,而且会出现类似青光眼的视野缺损,导致青光眼诊断困难重重。
重视眼部健康,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另外也需注意以下这三点:
1、青光眼的诊断需要进行动态性的多次检查,系列性的视野检查和系列性眼底检查相一致才能更好地诊断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
2、高度近视患者,尤其是有青光眼家族史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
3、每3个月查1次视野并建档,以便前后对照、长期追踪、综合判断。
福利来了
中山眼科中心临床研究中心正在开展高度近视人群免费筛查活动。
如果您符合以下条件:
1、年龄35-65周岁
2、符合高度近视:任一眼等效球镜度数≥800度或眼轴≥26.5mm
3、无既往眼部手术史
名额有限,欢迎报名参加
条件符合者,可建立一个完整详细的眼健康档案,获得3年定期每3-6个月全套免费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检查追踪,为您的视力保驾护航!
*无需挂号*
*所有检查免费*
*结果当天出具报告*
报名方式
扫描二维码填写相关信息
专人联系预约就诊时间
检查须知
检查地点: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珠江新城院区临床楼11楼临床研究中心
(广州市天河区金穗路7号)
检查时间:周一到周五
8:00-12:00; 14:30-17:30
交通指引:
① 地铁:
广州地铁3号线、1号线体育西路G出口;
3号线、5号线珠江新城A1、A2口出站。
②公交:
550路、284路、541路、542路、
517路、243路到天河站;
62路、195路、197路到星汇园站;
62路、197路、518路到华夏路北站。
中山眼科中心临床研究中心
获取最新研究资讯
了解最新政策信息
掌握最新机构动态
推送最新受试招募
---来源:临床研究中心---
---编辑:郭燕婷---
---审核:陈翔---
---审定:张秀兰---
临床研究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被临床工作者认可,为进一步发展临床研究学科的建设,培养更多的临床研究专业人才,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广东省药理学会和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主办的“2021年第三届全国临床研究培训班”将于2021年11月12-14日在广东广州举行。
现将培训班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培训班概览
本次培训班针对从事临床研究或者对临床研究感兴趣的各学科医生、护士、专职科研人员、医药创新产业人员、科教管理人员、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相关工作人员和药物临床试验从业人员等,开设临床研究培训班,并将系统地从临床研究设计、生物统计、临床研究实践、管理与规范、科研论文写作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学员临床研究实践能力。注重从临床研究方案的构思到临床资料的生成、分析、解释和完成报告的全过程能力培训。
前两届全国临床研究培训班邀请了周宏灏院士、侯凡凡院士等国内外优秀临床研究专家授课分享临床研究实践经验,培训吸引了来自全国多家医院600余名学员参加,获得了业界同仁的广泛认可与赞许。本届培训班邀请多位常年从事临床研究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授课主讲人;十多位专家有在国际著名杂志如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JAMA上发表论文的经历。培训班特设临床研究统计分析指导,SCI论文写作与发表等小班课程,旨在提高学员数据统计与论文写作能力。
主办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广东省药理学会
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
协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会临床研究学分会
南方医科大学科研院
广州市创新药物临床试验服务中心
主讲专家
陈维清,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系教授,参与编写本科生和研究生用教材20余部,学术专著3部。以通讯和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170余篇。
陈耀龙,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指南与标准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在Lancet、JAMA等期刊发表论文370余篇。
丁长海,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临床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专家。现任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协会(OARSI)理事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临床研究学分会副主委。在JAMA等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
顾 菁,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统计系主任、教授,中国卫生统计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生物统计学会青年委员。发表国内外学术杂志论文120余篇。
何 韵,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伦理委员会主任。在医院学科建设与临床研究管理、党建与纪检监察、医院战略目标与绩效管理、医务和医疗质量管理等方面实践经验丰富。
洪明晃,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临床研究部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药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专委会名誉主委;广东省医疗器械管理学会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专委会主委。主编副主编专著5部;获多项科技成果奖励;在JAMA Onc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近200篇。
凌 莉,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统计系教授,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统计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审评生物统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主编、参编著作20多部,发表论文200多篇。
雷光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编中华医学会指南和共识5部。在JAMA、NEJM等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
林浩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医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科带头人,眼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双学科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在Nature、Science、Lancet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梁文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部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珠江学者,广东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在Lancet、NEJM等期刊发表论文190余篇。
武阳丰,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悉尼大学医学院荣誉教授。“生涯影响力”和“年度影响力”均入选2020年度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在NEJM、BMJ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20余篇。
姚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统计室主任,兼任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副所长和海南真实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从事临床医学研究生医学统计学和统计咨询工作16年。
张学军,复旦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所长,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所长,安徽省疑难重症皮肤病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际皮肤科学会联盟常务理事,致力于疾病基因组变异研究。在Nature、NEJM等期刊发表论文340余篇。
赵明辉,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教授、主任医师。亚太肾脏病学会(APSN)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在NEJM、 JAMA、Lancet等期刊发表论文430余篇。
朱 泉,博济医药董事、副总经理、首席医学官临床试验方法学(DME)专家;广东省生物医药创新技术学会临床专委会副主任委员。20年临床试验科研、教学和管理经验。
吴 南,中国医学科学院脊柱畸形大数据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在NEJM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张 媛,医学博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NEJM、JAMA Onc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韩卫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博士,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关节骨病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在JAMA、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等期刊共发表论文40余篇。
曹佩华,香港大学博士,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博士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共发表SCI论文50余篇。
朱兆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博士,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论文19篇。
张 妍,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博士,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博士后、副研究员。共发表SCI论文近20篇。
阮光峰,医学博士,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访问学者,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博士后。共发表SCI论文近20篇。
大会致辞及主持人
王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党委书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南方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带头人。
袁小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科研处长,教授,主任技师,博士生导师。
地点、时间
地点: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大礼堂
时间:11月12日-14日
注册报名
培训费:
11月11日前报名注册:2000元;
现场报名注册:2500元;
在校学生凭学生证11月10日前报名注册:1200元;
学员培训期间食宿一律自理,会议授予继续教育学分6分,结业将授予GCP证书。需要学分的代表请将IC卡带上前往会场。
汇款信息如下:
账户名称:广东省药理学会
银行账号:10100 15160 10010 542
开户银行:广发行广州广发大厦支行
汇款请备注“临床研究”+参会学员姓名。
联系人:刘老师、陈老师
电话:020-6278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