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检测 (源于《Nature》
尽管科学家们仍在努力寻找抗病毒治疗新药新方法,但最终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大流行必将依赖于抗病毒疫苗人群接种。
此次全球新冠疫苗的研发速度,从确定病毒病原体基因编码序列到最终成功获得安全有效的疫苗,然后开始人群普及接种,短短不到一年时间,这是医学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新型冠状病毒
一种新型病毒
2020年1月,中国武汉首先报告了一种未知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侵袭,研究人员随后迅速查明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很快国际病毒学权威机构将其命名为SARS-CoV-2。
1月11日,一个中澳联合研究小组在网上发布了该病毒基因序列。此后不久,科学家们又报告了一个关键却令人震惊的发现:该新冠病毒出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迅速传播(最初并未确定)。
二月,科学家们已经将该病毒的感染致病性锁定在ACE2受体上了。这是一种特异性蛋白质,存在于人体许多器官细胞表面,包括肺和肠道、血管循环系统等。这也就有解释了为什么新冠病毒疾病症状涉及器官脏器病变之广泛,从肺炎到腹泻,再到中风等一系列综合症状。
三月,随着新冠疫情全球化蔓延和扩散,科学家们认为新冠病毒存在气溶胶传播方式,即通过空气播散。但是,并不是所有科学家都认同此观点,一些政府和公共卫生机构至今仍持不同看法(这也是部分人对戴口罩不以为然)。
证明病毒传播方式并非显而易见或单一方式。随着更多观察和研究发现,大部分感染病毒患者可能是在毫无症状前就已经传播病毒了。多数人感染病毒后可能毫无症状或轻微类似感冒症状。根据最新一项研究分析,显示绝大部分SARS-CoV-2传播可能始于尚未出现症状的病毒感染/携带者。
人们改变了日常出行和交流的方式——戴口罩
疫情改变地球人的社交距离——成为了泡泡人
成千上万名医护工作者从挫折中积累了救治经验
超速研发疫苗——没有先例的创新
就在全球陷于疫情混乱之中,一项历史性的科学研究和冒险探索为世界赢得了新冠疫苗。
在一年前,没人能意识到新冠病毒是造成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场疫情灾难,更没有人敢断言抗病毒疫苗研发和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能以如此速度惊人完成。
根据WHO最新统计,全球有近200多项在研发的新冠疫苗,其中50多项进入临床试验不同阶段。科学家们是以无法想象的速度和方法,从传统灭活病毒SARS-CoV-2疫苗到从未有成功先例的mRNA疫苗新技术。最终突破了科学家自己的想象极限速度。
国际传染病和病毒学家,美国疫情首席科学家Dr. Fauci最初预测疫苗研发曾说按火箭速度也要至少18个月!他也低估了科学研究速度!
未来生物医学研究和交叉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回顾全球在疫情期间对生物医学研究项目的支持和鼓励,是各种方式但都积极相应,包括为高等教育和研究型产业提供财政直接支持。
政府除了继续投入资金研发新冠疫情相关的公共卫生防疫措施,更多倾向于交叉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特别是数字健康、数字医疗和高级别以患者需求为核心的虚拟远程医疗服务。
在国际科学界合作方面,也有亮点值得关注。各国在疫情期间至今依然“关闭”边界,但国际学术研究与合作并没有迟缓下来,反而更积极开展虚拟模式合作以及分享数据信息。
科学研究的文化氛围从强调商业化转向更广泛的社会健康问题,例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身心健康与慢病智能化管理等。
可以预见人类不会因新冠疫情而彼此心存芥蒂,分裂抗争,反而会更加协作和睦团结。
同行发表研究论文数据是否可以作为佐证?
12月20日(周日晚8点)Zoom视频讲座
报名参加,微信联系rongfen824
数字医疗
专业交流群
---来源:全球医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