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必须要做科研工作,不然就是害了医生、害了患者,最终影响医疗行业的整体发展。”
“目前有种声音,认为医生不用做研究,仅凭临床经验就可以做名好医生。对此,我强烈呼吁:这种思潮是中国式的扭曲!”5月23日上午,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在第三届中国县市医院论坛上激情澎湃地说道。
王辰指出,医生必须要做科研工作,不然就是害了医生、害了患者,最终影响医疗行业的整体发展。医生的学识与技能来源一般分为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间接知识是学校所教,直接经验是临床所得。王辰认为,这两种技能来源固然必不可少,但却有所局限,学校所教知识模糊、粗浅、有限,临床所得经验未经科学验证,有待升华。因此,医生必须通过做科研,才能将眼光放之四海,获得高级、科学的直接经验,把研究成果传之业内。
“如不做科研,医生只是个临床行医者,谓之‘医匠’;如少做科研,医生算是科学行医者,谓之‘医师’;如多做科研,医生便是临床科学家,谓之‘医帅’。科研可以使医生职业生涯圆满,使医院及科室快速发展,使患者得到更好的临床服务,最终创新技术、赢得话语权,缔造我国医疗界的未来!”王辰说道。
医生应如何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型呢?王辰还原了临床与科研之间的本质关系。在王辰看来,医生可以不做基础研究,但不能不做临床研究,因为行医过程就可以是个研究的过程。医生应以临床为重点研究方向,以改进防治实践为科研目标,以自身存在的不足作为研究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医生将潜移默化的提高自身的诊疗实践、临床研究、人文素养,最终总结研究成果,揭示学科规律,形成论文表述。
对于医学科研的另一个争议——研究必须发表SCI论文,王辰说道:“研究的目的是‘善其事’,而不应只重‘表其文’。现在不少医院的管理者,只注重SCI论文的发表,认为这样才算是做科研,但这种错误的思想及管理方式,会迫使医生为了发表SCI论文去找枪手,买版面,最终使中国医疗界走向另一个‘中国式扭曲’。”
本文转载自《医问医答》微信公众号
来源:中国医院院长